祁县自古以来人杰地灵,人才辈出。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记载中,有太多的名公巨卿、鸿儒硕彦项背相望,在洋洋大观的乡贤之中,有一个名字是令人常常提及的,他就是在晚清混乱的政局中,做出不平凡功绩的渠本翘。
渠本翘出身于海内知名的巨商家庭。渠本翘应该是“富N代”吧,(因为现有资料所限,无法确指是第几代)。今天有个流行语“富二代”每每谈到,往往贬多褒少,甚有为富不仁之感。然而在渠本翘身上却找不到富二代骄奢的特征,这得益于良好的家教。
渠本翘的舅父乔尚谦为渠本翘的父亲渠源浈撰写了《清诰授奉政大夫晋封资政大夫法部员外郎渠公墓碑》,详细叙述了渠源浈的一生。从中可知,渠源浈性格沉毅果断,自信力特强。然而为人太过刚直,喜欢当面指出别人的过错,让人下不来台,所以,有些人对他是敬而远之,畏而远之。又说他少年时聪明过人,学习努力,然而在父亲英年早逝,由于家中事务的需要,而放弃学业,当时渠本翘正在襁褓之中,渠源浈指着渠本翘说:“读书之事,尽以责汝矣”。其望子成龙之意,尽在其中。
渠源浈在光绪初年,花钱捐了个实职京官,在刑部广东司做员外郎,由于受到翁曾桂事件的影响,明白做官还是走正途有前途,所谓正途指的是经过寒窗苦读考试做官。所以请假回到家乡,并且高薪聘请名师教育自己的儿子们。可是后来,渠源浈发现渠本翘是近视眼,失望之余,把希望寄托在其他的儿子身上,渠本翘的两个弟弟在弱冠之年不幸前后故去,渠源浈悲痛万分,转而对渠本翘充满希望,更加严格要求,为使渠本翘的心志能够得到锻炼,让他另外居住,渠本翘心里虽然不舍,还是谨遵父命,搬了出去,祸不单行,渠本翘的妻子在生下女儿后,不幸去世了。渠本翘大病一场,几乎送命。病好好后,越发刻苦,“矢志显扬,冀博亲欢。”一个孝子的形象跃然纸上。
父亲一些不近人情的举动,或许会使渠本翘感到压抑。幸好他有一位好母亲,他的母亲出身于祁县名门,据《渠筱洲先生暨德配乔夫人双寿序》记载 “乔夫人作配封公,以贞顺称于里党。京卿游学会城,夫人恒节缩衣食,佐其薪膏。封公督京卿急,每盛气呵斥,夫人辄以婉言解之。京卿之学,盖资于母教者为尤多云。”
渠本翘的外祖父乔超五(咸丰己未恩科举人)曾任河北省新城县知县。后来外祖父乔公“悬车返里,起文社,极一时之盛。如岳君亮采、武君立志、李君毓棠、外甥渠本翘俱相继联翩售去。君获隽尤最早”。(见乔尚谦《故友刘君振翼遗集序》)有这样的良师益友,渠本翘的思想无疑是力求上进的。
天道酬勤,渠本翘终于在光绪十四年中山西解元,也就是全省第一名举人。所谓否极泰来,好事成双,渠源浈为儿子续娶了宛平查氏为妻。查氏是康乾京津一带名门之后裔,这样的婚姻是典型的门当户对。
渠本翘在四年后,终于金榜题名考中进士,从而走上了梦寐以求的仕途,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文人,这是可以光宗耀祖的大事情。即使在今天,能够考上公务员,同样是让人骄傲的一件事。
资料记载:渠本翘由优廪生中式光绪十四年(1888年)戌子科举人,中式十八年(1892年)壬辰科进士。奉旨以内阁中书用,到阁行走。遵例报捐,遇缺先选用,并加员外郎衔,奖戴花翎。是年补授中书,历充本衙门撰文、万寿庆典撰文、会典馆协修、国史馆校对、方略馆校对兼管中书科诰敕事务、典籍厅帮稿上行走兼管稽查房事务。二十四年(1998年),充会试同考官、记名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,委署侍读。二十七年(1901年),在本省饷捐案内,报捐双月道员,在任候选,复报效本省赈捐银两,经升任山西巡抚岑春煊奏保,以道员分省优先补用,并加三品顶戴。嗣因劝办赈捐出力,复经升任山西巡抚赵尔巽奏保,加二品衔。二十九年(1903年),外务部传到派充司务厅收掌兼庶务司行走,旋奏留作为候补主事派随赴日本当差,经前出使大臣杨枢奏充横滨总领事官。内渡销差,调榷算司行走。三十二年(1906年),经调任山西巡抚恩寿、前山西学政宝棻会奏,调充山西大学堂监督,旋呈请离署赴晋任事。三十二年(1906年),充山西保晋矿务公司总理。三十四年(1908年),经山西巡抚宝棻保荐人才,复因改订矿约奏恳奖叙,奉旨:渠本翘著给四品京堂。宣统元年(1909年),经山西巡抚宝棻奏留办理矿务,奉旨允行。三年(1911年)呈明将矿务事宜交代清楚,赴京供职。经山西巡抚丁宝铨附片奏保,奉朱批:渠本翘著交军机处存记。后任为典礼院直学士。
另外,他还是山西咨议局议员,资政局议员,参加了前两次请开国会请愿,在山西省禁烟活动中也是积极参与。尤其让家乡人民不难忘怀的是他热心家乡教育,筹办了祁县中学堂。使祁县的新式教育走在全省的先列。在今天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者眼里,他是一个改革者。
渠本翘的一生,是复杂的一生,他的身份多次转换,在各种角色里,他都能坦然面对,不畏艰险,勇于担当,并且工作起来如鱼得水,游刃有余。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下,这是很不容易的。
由于渠本翘留下来的个人史料甚少,他没有自己的文集、日记诸如此类的作品存世,这对于具体研究他的思想及相关活动有一定的困难。不过还是可以粗线条来了解他。从当时人对他的评价可见一斑,兹录几条如下:
山西京官军机处主事赵国良等上农工商部公呈:“兹查有二品衔、分省尽先补用道渠本翘学识开通,精明干练,堪以举充总理”。
《山西票商成败记》:“渠楚南京卿,品行、学问、历练,在晋省堂首屈一指,而家道殷实,人所共知。”
1908年9月18日《晋阳公报》第一页《论今日矿股有宜特别速集之理由》:总绅果何人耶。以学识论乎,以品望论乎,抑以财产论乎,在在为吾省翘楚。
山西巡抚宝棻奏荐举人材折:“ 在籍道员渠本翘学识闳通,才器开敏,奴才前时在京与该员谈及晋省诸事,即佩其能持大体,到晋后观其行事,证以乡评,知为群望所归”。
1910年9月9日,《晋阳公报》第五、六页登载《抚宪丁奏查复晋省矿务情形折》,“该公司总理候补三品京堂渠本翘,条理精密,信用素优,论其才用资劳,久堪大用”。
1911年8月10日、16日《晋阳公报》登载黄守渊写的《论晋矿》对于保晋公司“总理渠本翘,犹为素所敬重之人,”
以上所录评价,评价者或是同省京官,或是顶头上司,或是本省商界,由或是本省民众。他们都给了很高的评价。
《周礼·天官·小宰》记载:“以听官府之六计,弊群吏之治:一曰廉善,二曰廉能,三曰廉敬,四曰廉正,五曰廉法,六曰廉辨”。廉善,是指善良行事,能获得大家的好评;廉能,是指能行政令,较好地贯彻各项法令;廉敬,是指不懈于位,尽职守责;廉正,是指品行端正,不行邪恶;廉法,是指守法不失,执法不移;廉辨,是指临事分明,头脑清醒。这六条标准都冠以廉字,可见,廉是为官之本,一个官员必须具有善良、能干、敬业、公正、守法、明辨是非等品质才够的上“廉”。
用这六条标准来考核渠本翘,真的是可以一一对应。不禁令人敬佩之至。原因是什么?毫无疑问,是因为渠本翘接受的是中国传统道德体系教育,这些观念一定会直接影响着渠本翘价值观的建立和人生观的形成。
宣统三年(1911年),辛亥革命发生,清政府为了挽救他的统治,“选派各该省名望素著人员,分途安慰,以宣上德而通下情。”派渠本翘为山西宣慰使,希望“抚慰劝导。宣布朝廷实行改革政治宗旨。俾乱事早就敉平,四民各安生业。朕实有厚望焉。” 有关资料显示,渠本翘接受任命后,积极准备,并与山西革命党人联系,希望能和平解决,虽然现在证明这种观念是有悖历史发展,但一个忠臣的印象,还是永远定格。早在光绪二十六年(1900年)八国联军入侵,慈禧同光绪帝西逃时,渠本翘就曾扶病追随,不失臣子本分。
他思想意识中的忠义观,决定了其人生抉择。渠本翘所处时代,是封建社会晚期,当时西学之风已经盛行,他能接受西方先进的政治、经济制度及文化科学,但渠本翘自幼受到儒家经典的熏陶,受到孔孟思想的影响,所以在革命来临时,还是选择了传统士人遵守的气节,随着清政府的垮台,他自己的政治生命也结束了。
民国三年(1914年),大总统袁世凯任命渠本翘为参政,这应该是他重新登上政治舞台的机会,然而他却称病力辞,个中原因,无非有二,一则是怀念清廷,一则是看不上袁世凯。但是,无论如何,他没有与时俱进,这是令人遗憾的。
民国八年(1919年),渠本翘在与友人的一次宴会中猝死,年五十八岁,据乔尚谦为渠本翘撰写的墓志铭交待,他还有许多工作未能完成,其中一个就是修祁县新志,祁县自光绪八年修志后,民国一代再没有重修。所以,渠本翘的早早去世,也是祁县文化的损失。
三年前,渠本翘曾协助常赞春刊印祁县清早期名人戴枫仲的著作《半可集》,并作了序。民国六年至十四年间,赵炳麟任山西省实业厅厅长,他是前清光绪二十年进士,其父与渠本翘有同年之谊,在见到《半可集》后,睹物思人,作诗《题戴丹枫遗像》并注云:“甲午,余十七岁,入京会试时,楚南京卿方官内阁中书,公壬辰进士,先大夫同年友也。立抗心希古斋以为会文之所。余以会课得识面。辛亥国变,与余同拜宣慰使之名,议论甚合。今京卿逝世,宿草青矣,感今思昔,为之黯然。渠本翘,字楚南,山西祁县人,光绪壬辰进士,授内阁中书,辛亥简山西宣慰使,晚年别号麓台山樵”。
看到这条资料,知道渠本翘在京城任职时的书斋名,我才真正了解了渠本翘的境界是如此之高,“抗心希古”语出三国·魏·嵇康《幽愤》意思是:使自己志节高尚,以古代的贤人为榜样。渠本翘敢用这四字做书斋名,可见对自己的要求是多么之高。这样秉持道德至上的人,他做了官,能不是好官吗?
民国九年(1920年),章钰在渠本翘遗物《麓台松隐图》题诗,其中有一句是:“一卷清风付子孙”。由此句不由的想到那首明代政治家于谦《石灰吟》里的名句“要留清白在人间。”当今社会是人类发展中最好和重要的时期,每个人都需要以史为鉴,以人为镜。
移动图书馆客户端
微信图书馆